•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社会百态 >

回归“善战”传统

   来源:中国军网    更新时间:2017-02-24 09:49

原标题:回归“善战”传统

●只有危局才能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给“逼”出来。多年不打仗,就容易出现作战思维滞后和僵化的积弊。如果指挥员不能从陈规陋习中走出来,又如何杜绝念稿子、背台词,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

一支军队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清楚自己到哪里去。回归“善战”传统不是沉醉于过去的“功劳簿”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和发扬在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从中汲取智慧、推陈出新,重整行装再出发。

敢于挑战极限。红军飞夺泸定桥,一昼夜急行军160公里并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我军历史上此类神兵天降、以少胜多的战例,无不是以挑战极限为前提的。今天的战场已发展到多维空间,有形战场与无形战场、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相互交织,科技装备的作用越来越大。战争不但考验着人的极限,还有装备的极限。

挑战极限,训练难度和强度要瞄准实战、高于实战。只有高于实战,才能从容应对未来战争。要有意识地将官兵推到“走投无路”的困境、险境、绝境,在前所未有的陌生环境、极端环境中检验官兵素质、装备性能和人装结合度。搞好对抗训练,在剑影刀光中摔打部队。敌情和我情应多考量我方之短、敌方之优,既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也要设置出其不意的情况。训练课题要从最薄弱、最容易疏忽的环节入手,要从最困难、最意想不到的局面出发,既要关注信息主导,也要构设重回殊死对抗的危局,只有危局才能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给“逼”出来。

敢于打破陈规。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发给下级的作战文电中,几乎每一篇都有“望酌定为盼”,“熟筹见复”,“情况紧急,可机断行事”等商量性、征询式的用语,很少下硬性的死命令。这种做法,能够极大调动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如今多年不打仗,容易出现作战思维滞后和僵化的积弊。比如,训练演习墨守于被官兵戏称为“跑龙套”式的作战程式;“中军帐”拘泥于复杂的指挥流程。兵无常式,水无常形。这种脱离实战的套路如何调动参训官兵的激情?如果指挥员不能从陈规陋习中走出来,又如何杜绝念稿子、背台词,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

打破陈规,训练模式要能够脱离“本本”。条令、教材、大纲是死的,是经验和共性的固化,作战则更多地充满了变数和偶然,必须扬弃过时的作战程式,抛弃粘着各种新标签的假把式,还原实战化训练的真面目。

敢于解放思想。战争年代,我军各级指挥员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优胜汰劣、浴火重生,很少有思想的禁锢、权威的束缚、利益的羁绊,上下同欲、全军一盘棋,其动力源于对胜利的渴望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

如今战争制胜机理变了,不再是大吃小,更侧重于高吃低、远吃近、精吃粗、联吃散;过去“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陆权和制海权”,现在是没有制太空权就没有制信息权,而没有制信息权就失去了战争入场券;战争节奏加快,发现即摧毁、首战即决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机会越来越少。实战化的意义是在训练和未来战争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训练中实现向未来战争的过渡,以避免战争临时来的风险。实战化训练没有禁区。各级都应突破思想禁区、利益禁区,集中精力洞悉战争制胜机理的盲区,走到训练的深水区,在实战化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实战化训练成为和平年代军队的主旋律、军人的大舞台。(智海涛)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