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 > 财经报道 >

振兴东北实体经济须破解六大难题

   来源:顶尖财经网    更新时间:2017-02-14 14:55

年初以来,东北三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规,足见三省提振经济的信心与决心。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振兴实体经济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振兴实体经济”也成为东北三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共同的关注点。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东北三省着手积极应对,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和向好势头。但从整体来看,三省传统产业集中的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传统的“原字头”、“初字号”产业普遍增长乏力,煤炭、冶金、石化和部分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了负增长。

东北经济振兴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的振兴。但是,东北经济的问题非一日之寒,因此振兴东北经济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东北实体经济的振兴,必须先破解六大难题。

一、建设创新政府,完善体制机制。

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是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衍生现象,地方政府依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职能习惯管理市场。想要改变这种思想和习惯,必须下大决心和下大力气。因此,加快政府职能、政府角色、治理方式的转变,是目前东北三省发展实体经济必须破解的首要难题。

三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表示,要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设创新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要敢于破解难题,负责任、不推诿、敢决断、不误事。在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这些很有针对性。

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已有所好转,但基层部门“不作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他们希望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与制度能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这样才能保障政策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同时,为保障各项改革举措能真正落到实处,还应着力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水平,以便各项改革政策在基层落地。同时,还应建立问责机制,将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督,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二、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管监督。

东北地区企业成本负担很重,“营改增”红利释放不足,“费负”高于税负,特别是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突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破解东北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过高的难题,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因此,东北三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工作重点。

《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连做出八项承诺:凡是限制民营企业、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凡是政府依法作出的书面承诺,必须按期兑现;凡是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行为,一律追责问责、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等等。黑龙江省推行一站式审批、集中审批和网上审批,力争使企业与政府的交往中成本最小化;建立政府政策、制度发布平台,减少企业信息不对称;支持由专业性社会组织发布区域性营商环境报告等。《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明确47条意见,通过合理降低税费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等措施,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说到底,营商环境的问题,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要优化营商环境,就要向体制机制开刀。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喜的是,东北已经开始向被污染的投资环境宣战,向市场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心。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

对传统工业产业的改造升级,是东北实体经济振兴亟待破解的又一难题。

当前,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乏力的一大顽症,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弱化。这提醒我们,东北振兴的关键首先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全面振兴。

三省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在补齐制约振兴发展的短板上下功夫,提高整体市场化程度,增强供给侧市场主体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龙头产业。针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存在的结构性供需失衡和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东北三省政府提出,既要加强宏观指导及时给出重要市场信号,引导市场主体注重市场现实,又要采取有效帮扶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一直是辽宁实体经济的优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的主战场。辽宁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辽宁经济提质升级,必须加快企业新旧动力接续转换,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迈向中高端。去年以来,辽宁省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起草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以航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八大装备产业为发展重点,推进首批50户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

制造业同样是吉林和黑龙江的立省之本。吉林省提出,选择装备制造等十大行业、开展转型升级行动,新建十个省级中试中心、十个省重点实验室。在如何做大装备制造业问题上,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可谓一语中的,他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没有制造业的真正转型升级和提升扩张发展,尤其是缺乏与国际接轨、辐射蒙俄和东北亚的先进制造业崛起,龙江经济发展将失去动力和方向。

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程,辽宁省还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和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组建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128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及12家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

国内外实践表明,产业转型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目前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因此,从转型升级到最后形成产业链和集群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构建有效金融体系,积极扶持民营经济。

东北民营企业多是国有企业的“配套”,经济依附关系较为单一。由于多年累积的一些金融产业链不健全,金融业态发展不先进,使东北地区的金融产业无法对实体经济形成有效支撑。融资难是目前东北民营经济的生存现状。

据市场统计,东北民营经济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滞后不仅使东北实体经济成本过高,也加剧了银行体系风险集聚。在东北,以前资金一般流向国有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东北民营经济相对不发达,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经营困难较大,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存在对民营企业惜贷甚至抽贷现象。这导致民营经济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民营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应构建有效的地方金融体系模式,建立全新的金融风险分摊体系,以扶持东北民营实体经济的发展。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