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 > 文化教育 >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来源:搜狐    更新时间:2017-04-04 22:0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此时,你是在回校的路上

还是在外出踏青?

不知道你是否会想起身边远去的亲人

今天,让我们在南望山下

一起缅怀远去的故人

为他们点燃一支蜡烛

照亮通向天堂的路

▼▼▼▼

在我校发展历史上,无数教职员工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其中有的老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其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还在校园流传,科学研究中做出的贡献并未被人遗忘。清明节之际,小锤君怀念离去的这些故人。这里,小锤君专门搜集了杨遵仪、王鸿祯、张本仁、高山这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生平简介,以此缅怀。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

杨遵仪(1908—2009)地层古生物学家。 1908年10月7日生于广东揭阳。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从事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无脊椎古生物的门类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的研究造诣颇深。组织领导了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生物绝灭事件的成因、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及其上下矿产形成规律的研究,并选择中国南方三个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作为国际候选层型,从而推动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代表作有《中国地质文献目录》、《古生物学教程》、《中国三叠系》和《中国地层》。 1984年《中国地层》系列专著获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奖一等奖。

您追随古生物的足记,

从寒武纪到第四纪,

一步步探索生命的真理。

您胸怀祖国,甘为人梯

即使在“十年动乱”中被批

依然坦然乐观面对

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人才

2009年9月17日

您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

愿您在天堂路上一路走好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

王鸿祯(1916—2010)地质学家。1916年11月17日生于山东苍山。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建立四射珊瑚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80年代建立中国构造单元划分及名词体系综合研究了中国地壳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发展提出全球构造阶段划分与构造格局重要演变。90年代研究层序地层与古大陆再造,提出地球节律的普遍性和全球大陆基底构造单元划分与泛大陆聚散周期,形成了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与历史发展的点断前进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代表作有《中国古地理图集》和《中国古生代珊瑚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等。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7、1991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您坚持不懈,

探索珊瑚古生物的奥秘

您胸怀远大,一生耕耘

为国家培养出众多创新型人才

感谢您的辛勤付出

我们衷心祝您在天堂幸福快乐!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

张本仁(1929—2016)地球化学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80年代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接着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90年代探讨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代表作有《秦巴岩石圈、构造及成矿规律地球化学研究》和《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 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您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学术新领域,

您教书育人,依旧停留在这里,

送走了一批批的毕业生。

您一心为国,

将个人前途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可还是天妒英才,

您永远离开了我们。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

高山(1962—2016)地球化学家。1962年6月30日生于青海省西宁市。198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主要从事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壳幔交换作用及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中国中东部地壳元素丰度已成为国际地球模型大陆地壳成分的重要数据基础。论证了大陆下地壳结构与组成的大尺度不均一性。发现与提出了下地壳拆沉再循环过程的关键证据,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壳幔交换与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认识。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获教育部首届长江特聘教授,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007年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金,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最艰难的病症没有将您击垮,

一个个学子取得的成就有您汗水的光辉。

无人知晓您的重症,

您却这样默默地离开了。

正所谓,高山此去无高山,

高山院士,

愿您天堂的路一路好走!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为逝者默哀,愿逝者安息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在清明之际

你有什么想对逝去故人说的话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和我们分享你与Ta的故事

南望山下,一起怀念远去的地大院士

本期编辑:孙仪洁 曹倩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订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众号:dizhidaxue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