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 > 文化教育 >

【典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架构(3)

   来源:搜狐    更新时间:2017-02-15 16:18

学校的组织结构梳理清晰之后,学校开始思考各部门的核心工作:怎样让一个个想做事的团队,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认认真真地做好学校的“大事”,并且形成合力?更好地整合并实施“BEP课程”成了教师们共同的言语密码。

除了“‘BEP课程’研究中心”负责整体规划学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之外,研究的重点,不再仅仅是围绕师生的成长搞活动,而是围绕学生的成长需要,将原有的一个个独立的活动设计成系列课程;围绕教师的发展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提高其作为学校课改参与者的课程研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能力。

具体实施中,基础性课程的管理主要由教导处执行,由各教研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按照《南开区小学落实课程计划管理规定(试行稿)》中的相关要求,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

拓展性课程中的活动、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主要由教导处和德育处共同执行,由拓展性课程教师落实。要求如下:

(1)申报拓展性课程的教师必须提交课程名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组织形式、评价方法、课时讲稿提纲等相关资料。与学校签订授课协议,保证每节课的落实,期末进行成果汇报。

(2)领导小组负责考核评价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和任课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学生实际。

(3)在专业教师和本校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快乐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激发自我实践的愿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带动和促进学校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

即使是看似与课程无关的部门,也转变了工作思路和方式。他们把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等工作,视为学校隐性课程资源建构的重要途径,把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程学习场所与资源作为工作标准;把营养餐、安全演习、卫生保洁等一系列常态后勤工作也作为课程进行研究。比如:是否可以在学生用餐过程中播放世界名曲?安全演习怎样在小学六年形成序列,而不仅仅是一锤子买卖等等。当课程成为学校的“核心事件”之后,管理的杠杆就一下子撬动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3.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渐使每位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主导者

我们首先开发校内教师特长,聘请专业教育团队,共同研发。围绕课程研究的开展,学校要求从教师到后勤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成为“专才”与“通才”的结合体,学校里人人有一手,人人又是多面手。这就为每位教职工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其次,学校对教师开展分类分层培养。为新入职的见习期教师开展“规范化培训”,从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大方面18个要点严格要求,并注意结合南开小学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利用假期开展骨干队伍培训,发挥这支队伍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学校还特别重视为高端教师提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支持性条件,建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提供发明创造、出版专著和外出学术交流的条件。

4.各方联动, 密切配合,为课程稳步实施保驾护航

(1)组织保障。学校所有行政领导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定有关的管理条例,教务处与德育处检查与落实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执行情况,每天做好巡视与记录,期末做好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以保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主要包括:教师岗位职责、课程评价、激励制度等。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3)实施保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充分挖掘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拓展校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

八、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重视量化评价,比如分数评价,但谈心的评价或许更能打动学生柔软的心肠。我们的评价不能临时抱佛脚,乱评价。学生看了你的评语后,懂得反思,不想学的变想学了,效果就出来了。

课程改革是个重建制度的过程,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

1.基础性课程的评价

(1)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评估。

(2)学校课程管理核心部门教务处进行周期性评价。

(3)教师自查诊断,及时性评价。

(4)进一步完善学校对基础课程的评价制度,关注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2.拓展性课程的评价

(1)课程目标及内容评价以“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完整性”为依据。考核形式以作品、作业、学习体会(收获)、展览、表演等形式呈现。

(2)考核形式由学生欢迎和受益程度问卷、授课教师自评和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综合评价为主;考核采用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拓展课程实施及评价由领导小组进行课堂调研,所有授课资料都是考核内容。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评价是否合理。

(3)规范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使用,将拓展课程的成果充实到成长册中,并不断完善。

3.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的评价

(1)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2)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

(3)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档案,记录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足迹。

(4)学生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

(5)注意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元化原则。

九、课程改革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从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开始,学校在一至三年级率先尝试课程改革实验,将课程重新整合,上午以国家基础性课程为主,下午则为学生们推出“定制套餐”式的校本特色课程,即拓展性课程。

每天下午都会有6-7个班的学生同时活跃在各场地、场馆里。外聘的武术教练安俊欢曾在国内外武术大赛屡获佳绩,他还将为南开小学编一套武术操,让学生在一静一动中感受活力与智慧。书法是三个年级的同开课程,学校邀请了书法界著名的张善军老师。一位三年级助教家长说:“开设这样的课程,孩子们特别欢迎和喜欢。”

此外,针对学生体能不足,学校开设了足球课程;为了保护颈椎,开设了羽毛球课程;针对视力下降,开设了乒乓球课程……同一领域课程,也体现了学生阶段性的特点:如一年级儿童画,二年级国画,三年级素描。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