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 > 科技前沿 >

Snapchat交互设计是反人类的 却完美解决了碎片化问题

   来源:刺猬公社    更新时间:2017-03-04 14:15

导读

美国东部时间 2017 年 3 月 2 日上午 11 时,Snap(原名Snapchat)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商业周刊/中文版》曾刊文《谁去买Snapchat的新股,谁就是犯傻》,对这家科技公司的IPO提出了疑虑。不过,事实证明,Snap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 41.2%。有评论指出,Snap的这次 IPO已经成为2017 年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公司 IPO。

By 刘睿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Computer Engineering专业在读研究生)

“碎片化”俨然成了廿一世纪人类阅读的最大痛点。

不是吗?微博,微信,用一个“微”字宣布对于用户时间的无害。可这表面上的“无害”其实潜藏着无孔不入。在互联网产品里,针对“碎片化”的治疗方案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的零存整取上。

“稍后阅读”产品 Instapaper 宣布自己被 Pinterest 收购时是这样定义其核心使命的:帮助用户发现、保存、体验万维网上有趣的内容。也即用户看到好玩儿的内容,暂时无法专注读完,可以保存下来留以日后再读。把原本一整块的阅读时间切碎并散落到未来——香港文化人喜欢说时间是借来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条关于帮助用户更好阅读的声明里,关于“读”本身的论述讽刺般地缺席了;有趣的是,“稍后”却一语成谶——我通过 Instapaper 收藏的文章几乎从来不会再读,此时的专注并不能弥补彼时的分心。

“稍后阅读”就像名流逛博物馆;当“体验有趣”成为这类工具的通行证时,“走马观花”就必然成为注意力的墓志铭。

“稍后再读”意味着“永远稍后”,寄希望于读者本身的自觉去拾起“阅读碎片”,无异于培养他们在阅读上的自欺欺人。

类似的困境还出现在著名写作社区 Medium上,只不过这一次的“碎片化”出现在阅读内容上。2012 年成立至今,软文气息越来越在这一社区弥漫。

Medium 去年把运作中最成功的媒体频道 Backchannel 卖给康泰纳仕集团后,其创始人(也是 Twitter 的联合创始人)Evan Williams 似乎又一次改变了 Medium 的定位——这一次要做“媒体平台”而不是“出版商”。

媒体平台的好处显而易见,Facebook 拥有 Instant Articles, 谷歌有 AMP,苹果有 News;巨头们和媒体行业签个协议,巨头们提供流量( Facebook 的用户,Apple 的设备持有者,Google 的每一次搜索),媒体们上交内容,和苹果当年和音乐行业签的分账协议如出一辙——你很难说这是对媒体的伤害。

相比之下 Medium 之前的做法就稍显笨拙了:花重金请著名媒体人开设电子杂志,指望用价值厚重的高端内容吸引真正纯粹的阅读者。

可真正的专业读者又有多少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你如何让专业读者愿意为内容付费?国内普遍的玩法是“打赏”,可我始终觉得这是一种读者对写作者的傲慢。Linux 的操作系统Ubuntu 下载的时候会询问你是否愿意“Donation”,和“打赏”意思相近,但却高下有别:一种是以较低姿态为开源社区贡献力量,一种是以读者老爷自居我读爽了赏你个辛苦钱。

“为内容付费”可能是对抗“注意力碎片化”的一种方式,但这种“祛碎片化”本身是在用户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深耕,自绝于广大用户之外——也难怪 Medium 顶不住压力最终决定让渡出部分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决定权。

而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现在 Medium 排行榜上的文章,标题都是清一色的:《这个男人让创始人哭了!》《我从十二月的打折消息推送里学到的》《每天三个晨间运动,能让你多活十年》。

Instapaper 的失败告诉我们阅读时间的“稍后兑现”只是运营者的一厢情愿, Medium 的尝试让我们知道在阅读内容上的”作壁上观”会带来内容质量的急剧下降。那么, Snapchat 是如何吸取教训,成为“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一剂特效药呢?

在最初的构想里,Snapchat 是一款主打消息阅后即焚的应用。可随着 2015 年一月份 Snapchat 宣布推出新功能 Discover 之后,数字媒体界的规则似乎起了变化。

以往巨头们的新闻产品仍然是以文章作为新闻的主要载体,偶尔插入视频作为补充。而 Snapchat 作为一个以短视频为内容单元的社交软件,却打破常规地将新闻以”短视频”的方式加以呈现。

Discover频道的视频

Snapchat交互设计是反人类的 却完美解决了碎片化问题

考虑到 Instapaper 的前车之鉴,这样的新闻应该是“能一口吞下去的” 、“不会造成注意力负担的”然而却“简明扼要的概括新闻要素”的形式。

所以,Snapchat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拿手的短视频来创作“新闻导语”,用必要的长文章作为reference 以弥补深度的不足。当用户在 Discover 界面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点击播放的视频的时间就不会超过15s,但却是最关键的一些瞬间。点击右侧可以看更多相关的小视频。

同时播放时不会出现类似微博的原生播放器的进度条和退出按钮,而是全屏沉浸式的体验。退出播放需要手指下划,如果视频有补充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上划显示出来。这样就取得了“注意力”和“深度”某种平衡。

Snapchat交互设计是反人类的 却完美解决了碎片化问题

Snap界面

在Snapchat 中频道贡献的内容是无法在其他平台传播的。换言之 Snapchat 牢牢把控住了内容生产的形式和种类,至于内容本身,则交给频道去做。

据我猜想,Snapchat 很可能有某种类似和媒体对接的部门,每天负责把频道生产的内容提炼成 Snapchat 小视频并将其上线。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内容生产环境是要有某种“趣味取向”存在的。读者不会对内容赋予意义,算法机器更不可以,但资深的编辑可以。

一批好品味的编辑和写手是一个媒体最有价值的资源。好品味如《三联生活周刊》,以“生活·读书·新知”作为三观起点,三联书店品质上佳。坏品味如一些主打算法的媒体公司,把人性的弱点当做算法的切入点,自然烂文章源源不绝。

第三件事,Snapchat 的“阅后即焚”天然就带有“即时性”的特点。这就很好的弥补了Discover 仰赖传统媒体每天更新时效性不高的缺点。在 Discover 界面的左侧是 Story 界面,一个类似信息聚合的页面。你可以看到来自传统媒体的频道更新,也可以看到来自朋友的 Snap 时间线。

如果你的朋友身处突发新闻现场,你能第一时间看到他的时间线更新。同时你还可以收到来自朋友直接的 Snapchat 阅后即焚内容分享。在交互层面上你必须长按才能看到阅后即焚内容的重播,这就意味着用户必须时刻关注着手机——至此,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的碎片化问题因而得到完美解决。

Snapchat交互设计是反人类的 却完美解决了碎片化问题

Discover 界面

Snapchat 的故事让我想起几个月前,王俊煜在知乎专栏上这篇讲述他做轻芒的初衷的文章: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