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 > 文化教育 >

【典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架构

   来源:搜狐    更新时间:2017-02-15 16:18

2016年,进入“十三五”,南开小学全校教职工与家长、学生代表共同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其中指出:“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的最有力证物。”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科学的课程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适当的课程内容,那么,校园再美丽,制度再规范,也只是空中楼阁。

基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南开小学打破原有的课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课程,使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高于国家课程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即“BEP课程”体系。其中,“B”是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E”是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P”是指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BEP课程”体系,集课程整合与教育创新之大成,最终指向儿童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一个核心理念--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主导精神,南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和谐发展。

工厂出品的是产品,学校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课程体现办学理念,也为办学服务。教师是课程的生产者。课程是有思想的,它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虽说教材是省市统一,但学生是不一样的。因此,学校课程就要有区别,甚至实施校本化重构,目的就是要最大化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因此,我们在对课程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时,遵守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一条主线和八个素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一条主线即发展每个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国际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以及生活素养8个方面。

【典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架构

三、改革的五个路径

1.校本化

学校必须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转化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师素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

2.整合化

包括课程内和课程间跨领域整合。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课程整合?一是人的综合性,每个人都是知情意行的综合体。二是人生活的未来世界的综合性。我们为未来世界培养人,今天的儿童将来进入未来世界时,需要一种综合的能力素养来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三是教育的综合性,未来教育越来越强调项目学习、主题学习,这些教育活动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四是学科育人的综合性,每个学科都是综合、整体育人的,只不过今天因满足教育的功利需要,我们过于彰显了学科教育的部分功能。

3.个性化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儿童的天性和独特性。课程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给儿童课程选择的权利,不是小学生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两类选择权:第一类是必修的内容程度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因为小学阶段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必修课为主是必然的,但必须在内容和难度上给予儿童差别化学习的选择权。第二类,在必修课程之外给儿童弹性的差别化选择性学习的空间。

4.生活化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强调,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我们为什么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生活化?其基本依据有三个:生活是课程的来源,生活是理解课程的基础,生活是课程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儿童准备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就业谋生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里,关键是:未来儿童的幸福生活是以儿童今天幸福的教育生活为基础的。

5.特色化

很多学校搞课程改革似乎唯一的指向就是追求办学特色,这是特色化课程的误区。追求课程建设的特色化,说到底,是要遵循儿童本位,如果特色课程建设是为了学校办特色而不是满足儿童发展的话,这个特色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强调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化,其内在逻辑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培养价值有独特的认知;二是学校资源的独特凝聚;三是学校品牌的独特塑造。

四、搭建“5W”模型

学校课程建设,应该是战略的,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是整体的,而不仅仅是局部的;是系统的,而不仅仅是零散的。愿景建立--团队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组织变革与文化重塑,是学校课程的连续性、全局性的重大工程。为提其大要、发其大义,我们称之为学校课程的“5W”模型--

Why:愿景建立(Why are we doing this?因何而为?)

Who:团队建设(Who will do this?谁来做?)

What:课程开发与实施(What are we doing?我们在做什么?)

Which:课程管理与评价(Which is better?哪一个更好?)

Where:组织变革与文化重塑(Where from,where to?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目的何在?谁来做?做什么?做得怎样?基于学校发展,我们需要如何进一步向前走?这一系列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回应的。

五、解决五个问题

利用课程改革,解决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即一种标准编所有的教材、一种模式框所有的老师、一种思维套所有的孩子、一根尺子量所有的学生、一种价值观罩所有家长。

六、构建“BEP”课程结构体系

一所优秀的学校,能够提供丰富的选择。我们也着眼于这样一种追求,让课堂有更多选择、更灵活。

结构决定功能,课程结构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遵循“基础是关键,拓展是方向,活动是特色”的思路,形成“BEP课程”体系。其中,“B”是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Basic courses,“E”是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Extended courses,“P”是指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Practice courses。

“BEP课程”体系,是三大系列的课程谱系,呈现金字塔型:“定制餐”基础性课程,落实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自助餐”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特色菜”实践性课程,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整合学校周边社会资源,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这学期,南开小学的课表面貌一新,上午全部是基础性课程,除每周二下午学生放假外,每周下午三节课(不含托管),都是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时间。

1.基础性课程,也叫学科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品生、科学等学科。基础性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会学习的意识。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