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要闻 >

“雷锋团”退伍兵不一般,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更新时间:2017-03-04 11:47

短短两年时间,幸福村变身“雷锋村”,竟然是一个退伍兵改变了这个村的命运。今天的《解放军报》刊发文章,透过这名退伍兵的老部队——第40集团军“雷锋团”的事迹,来探究“雷锋精神火种”为何越燃越旺。

“雷锋团”退伍兵不一般,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一名退伍兵改变了一个村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迟 博 吴锡有

“真没看出来,石友春竟然能干成这么大的事!”2月下旬,一封带着泥土芬芳的感谢信,从2000多公里外的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幸福村飞到第40集团军“雷锋团”,在官兵中引发热议。

中士石友春2014年底退伍返乡,担任了幸福村村主任。短短两年时间,他竟然改变了一个村的命运。

幸福村是石友春的老家,虽名曰“幸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石友春觉得除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多了之外,其他的一切与自己多年前离开时变化不大。这些年,村主任换了一个又一个,可始终没有改变村里贫困落后面貌。这不,村主任换届改选时,乡亲们把充满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刚刚退伍、多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的石友春。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上任后,石友春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找到了第一个致富突破口:村里盛产柚子,又大又甜,可村子与外界相连的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汽车根本无法通行,很多订单“卡”在了窄窄的村路上。

农民致富缺什么?近年来国家针对“三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也提供了大量的补贴资金。拿蔬菜大棚来说,单个大棚的投资并不是很高,如果经营得好,带动其他村民,全村的农民都有可能致富。

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在没有带头人的情况下不会“轻举妄动”。石友春想起了刚到“雷锋团”时听到最多的话:学雷锋重在行动,有一个人学就会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学。

为了解决交通不便这个阻碍乡亲们发家致富的老大难问题,石友春作出了一个决定:带领乡亲们修路。

“修路可以,掏钱免谈!”听说要自己掏腰包集资修路,本来就没多少积蓄的乡亲们摇起了头,经费问题成了修路的第一个“拦路虎”。

困难面前,石友春再次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自己的退伍费中,拿出8万元作为修路的先期费用。在石友春的带动下,村民们你20元他100元,没钱的就义务修路。工程开工后,上级政府批的修建村级公路相关经费也到位了。那些天,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石友春都和乡亲们奋战在修路一线。

眼看着公路即将通车,订单却还没影。石友春了解到,不少商人还是不相信这个“穷到家”的村子能修得起路。为此,他用手机将道路修建的视频和图片传给相关商家。不久后,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这个村子,各类订单纷沓而至。

一连串的疙瘩解开了,但石友春并没有见好就收。经过认真论证,他觉得农村股份制改革是打开致富宝箱的“金钥匙”,村民可用自留地或者现金入股,年底根据收益分红。为了让乡亲们真正了解好政策,石友春白天在东山头果园、西山头猪圈、村里几个畜牧场间往返调研,晚上逐门逐户去讲解股份制改革的内容。在一套完整产业链的吸引下,一户又一户的村民争相签订了合同。大家都说:“雷锋团”出来的兵就是不一样!

2016年10月5日,是石友春当村主任后最高兴的日子。这一天,新修缮的桥竣工了,看着一车车贴着红色订单的柚子、农家猪、土鸡蛋运出村子,石友春和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路通了,桥宽了,致富门路也宽了,携手奔小康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如今,幸福村已名副其实,而且又多了一个名字——“雷锋村”。在石友春的带动影响下,全村近500户村民主动加入“雷锋志愿服务队”。

“雷锋精神火种”为何越燃越旺

——透过“雷锋团”官兵的感悟品味学雷锋的时代奥秘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迟 博 刘 磊

在石友春的老部队——第40集团军“雷锋团”,记者和团领导、基层官兵聊起石友春的故事,大家说:他是团里众多官兵退役后坚持弘扬雷锋精神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雷锋团”两万余名退役官兵回归家乡和社会后,矢志不渝坚持学雷锋,如一颗颗火种将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用行动温暖着大江南北。他们中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田友亮,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丕发,还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编外雷锋团”……

这当中,可能更多的人我们并不知道名字,可他们却用一个个平凡无私的举动,让雷锋精神闪闪发光。

聆听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倾听“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的感受,让我们对新时代如何弘扬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雷锋团”退伍兵不一般,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在老班长雷锋修鞋机、理发箱、节约箱“老三宝”的基础上,“雷锋班”又发展了雷锋微博、“善淘箱”和数字化礼包“新三宝”。图为官兵对在网上募集的二手衣物进行分类。阎绍川摄

为什么学雷锋是一辈子的事?

——主流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终生烙印

“学雷锋做好事,是一辈子的事!”“雷锋团”走出来的退伍官兵对石友春的这句话感同身受。

有好几位“妈妈”的马占国对此感触最深。刚到“雷锋团”当兵时,看到大家热火朝天学雷锋,马占国也加入了其中。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一学就是18年。当战士时,他发现驻地刘妈妈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便认刘妈妈当干妈。

不少人都觉得,这就是当兵期间的事,一退伍就不可能再照顾了。可马占国退伍后,始终放心不下刘妈妈,仍然时不时前去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活……不仅自己隔三差五去,他还把妻子也拽进了学雷锋的行列。很多邻居都以为,马占国两口子就是刘妈妈的亲生儿女。

十几年来,马占国和妻子认了好几位“妈妈”,他俩专门定下4条“铁规矩”:老人生日必须到场,老人有困难必须帮忙,定期必须给老人打个电话,有空必须去老人家里坐坐。

马占国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学雷锋做善事的劲头不仅没松懈,反而越来越足。“别人都说,你有这么多妈妈,负担得多重啊,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幸福!”马占国说,“当初在部队打下的学雷锋烙印,这辈子是抹不去了。”

这句话说到了“雷锋哥”赵喜昌的心坎里。2008年,53岁的“雷锋团”退役老兵赵喜昌,从老家吉林移居广东省惠州市,和女儿一起生活,本来是为了安享晚年,没想到却自找“苦”吃,干上了救援、打捞溺水者的工作。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