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华网,大中华区主流资讯门户网站!

热门关键词:  as  请输入关键词  xxx  凤凰公益  王昭君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要闻 >

航天设备总装工人的手有多巧?在3毫米粗10毫米长的铁丝上打10个孔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17-05-19 12:21

航天设备总装工人的手有多巧?在3毫米粗10毫米长的铁丝上打10个孔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在一根3毫米粗、10毫米长的铁丝上,用0.9毫米的钻头打10个孔,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般大小。这是能做上天产品的总装工人一项基本技能。”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说。

曾经夺得航天系统钳工技能竞赛冠军、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技术能手等称号的王曙群,2016年被评为首批“上海工匠”。他坚守在上海航天总装一线已有28年,一心一意追求技能的极致和完美。

由上海航天自主研制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复杂的机电一体化对接机构。共有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王曙群是研制团队的一员。

长期的经验积累,使他很有“手感”。有时,为了防止手心出汗污染航天设备,装配中需要戴手套。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他就在手套手指上剪两个孔,露出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只需用手拧一下,就能估算出自己装配的航天机构零件的“传动效率”。

“许多时候,只有亲手触摸到航天设备,我心里才更有把握。总装航天设备需要心灵手巧,因为许多零件是小批量生产的,到我们手上,还需要进行选配和修正,这就需要经验和知识的双重积累。”王曙群说。

“匠心独具”的王曙群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先后完成15篇论文,申报了5项专利,同时为企业培养了42名高级工、17名技师。

他培养徒弟的方法很独特。

航天设备的吊装,是总装工人们需要经常操作的一项业务。为了训练徒弟吊装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王曙群在总装车间十多米高的吊钩上挂上筷子,在吊钩下方放一排啤酒瓶。然后移动行车,一分钟之内,筷子准确地插进啤酒瓶的个数,越多越好。新工人需经过几年的严格培训,才能真正“实战”,参与装配最终上天的产品。

被誉为“帆板王子”的曹毅也是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一位技术能手。在每次发射任务中,像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帆板是航天器的动力之源,在太空能否顺利展开至关重要。太阳电池帆板十分精密,总装过程中必须全程戴着手套,不能直接触碰,这对讲究“手感”的总装工人要求很高。

在工作中,曹毅发明设计了铰链的装配工装,大大提高了装配的稳定性。在最新上天的天舟一号上,为了减轻重量,推进舱的太阳电池翼由三块基板组成,全部采用半刚性材料。所有的总装操作都是大于2米的登高作业中,小心翼翼完成的。

在天舟一号任务中,曹毅还负责了推进舱的总装。首艘货运飞船全新设计了两层独立的推进剂贮箱,推进模块贮箱数量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如何将两层推进模块完美“嵌进”舱体里,也十分考验总装人员的装配技能。

在曹毅带领下,他们创新采用了“凹凸对应”方式,在舱体内壁与推进模块边框之间,不到5毫米的间隙范围内,将20多对的凹凸一一对应卡住。这种装备技艺,比在显微镜下穿针引线还要细致。

在1400多人的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像王曙群、曹毅这样的技术能手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习惯:写日记。每一件经手的航天设备每一天的成长经历都会记录下来。在总装工人心中,所有的航天设备都是他们“手心里的宝”。



分享到: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17 大中华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申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